
如何习练杨氏太极拳?答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初习者宜大架子,能使筋骨舒适,血气充行,搞定方位,表示功夫。到运用时,要快要便,宜小架子也。练拳一:练太极拳全套架势,每日学一二势,继续不断,以常人资质,约月可以学全。须经两月之改正。再加月之苦练,共计四个月,其势样姿势,即离开师傅一年,可以不致变换。若仅一月光阴,粗知大略,不经改正,则不得谓之学会。因稍有间断,其方向与动作早已走变矣。但每日仍须复习。不可间断,若每日两遍,能使纯熟,每日三遍。能增功夫,每日一遍,不过不忘而已。练拳二:学习拳架,自第一动起,至末尾止,谓之一套。其中名目百余,势势皆要紧密周到,而且要轻灵沉着,无有一势可以随便。无有一势可以丢顶。丢者离也,顶者僵也。四肢百骸从轻,从绵,从柔,轻而不可忽,绵而不可断,柔而不可疏。若注意而起僵劲,此所谓顶。便离太极门径矣,初学者切宜注意之。练拳三:练太极拳趟,其经过时间是愈长愈妙,有练一遍需40分钟以外者。练慢之后,亦需练快,有以几分钟内练完也有更快练法的。无论慢快,总以均匀为贵。谱日:“无使有缺陷处,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初学之人练一遍。最少八至十分钟。如经过五六年后,功夫略深,即可练快,惟须势势到家。不可因快而草率。至于架势分三种:初练宜高架子,继则四平架子(眼平、手平、腿平、裆平),再则功夫日深。逐渐近于低架子矣。由高而平而低,皆从功夫上来,不可强求,否则弊病百出,无益于学者。练拳四:练架子外面注意动作务使均匀,谱日:“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内部呼吸亦要均匀,若无事然。万勿并(编者:疑为“屏”字,有待高明释疑)气,心意不可呆滞,谱日:“精神能提得起而无滞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也。”此外,各变劲功夫,例如本系提手上势之劲,一变而为白鹤亮翅之劲,再变而为搂膝拗步之劲。各势各气,各势各劲,由此势而变彼势,交接之后,换势换法,换法换意,由换意而换气,由换气而换劲。此中变换转动之间,与学者内部之意气运用外部之四肢伸转开合有极大关系,务须依照谱中各论,而适合之。练拳五:所谓增功夫者,即学者之气,日渐增长,不致气喘身摇,手足日渐轻灵,腿腰日渐柔顺,手掌足底日渐增厚,头部与两太阳穴日渐充满,精神充足,思虑周到,发声洪亮,耐饥耐寒,能镇定,能任劳,饮食充分,睡眠酣适等等。练拳六:修养拳技、拳法,虽皆有益,而学者,身体亦有相宜,乃有博学与选学之分别。如年富力强、环境许可者,不妨由博而约,各家门径,均可涉猎,结果则专修一门。若年事已长,且有业务关系者则选其与己相宜者习练之,易于得益也。练拳七:例如身躯肥大者可学通臂拳、摔跤等技;如身材中等而强壮者,可学搓角拳(编者:不知此系何拳,疑为“戳脚”之讹,待考)、八极拳、太祖拳,形意拳等技;如身体轻灵小巧者,可学地躺拳、猴拳、醉八仙拳等技,如年事已高、身体柔弱者,可学八卦掌、太极拳、金刚十二法等技。中国拳技繁多,今余不过举其大概而已。练拳八:专练拳架,是为运动卫身之术,修己之事也。学推手与散手,为攻避之法及练劲之术,敌人之事也。若年事已高,身有宿疾者,专练拳架,亦可祛病延年。如年力富强,环境优裕,尽可专聘名师。为升堂入室之研究。练拳九:习练拳术,最要注意手、眼、身、法、步五大项。所谓手者,即掌、拳、肘和腕等动法;所谓眼者,即左顾右盼,或向上向下等看法;所谓身者,即肩腰胯等动法,如含胸拔背、转换等等;所谓法者,即拳术各种名势,如太极拳中各名称、红拳中各名称、花拳中各名称,各拳各路,各套各法,不胜其述,要皆拳路中打人之方法也;所谓步者,是练拳人最易疏忽而最重要之事,步为根基,快速在步,稳固亦在步,着与不着在步,巧与不巧亦在步。此道中人日:“手到脚不到,自去寻苦恼,低头与弯腰,传授定不高”,此两句话,五种方法皆说到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股票配资服务,网上配资网站,炒股使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