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 蓝玉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在教育推进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破解诸多实践难题提供了支持。AI技术能帮助教育者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与认知规律,打通课堂内外、线上线下教育场,从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从时代需求看,运用前沿技术革新传统教育模式既是顺应数字化生存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内在要求。基于此,本文将探索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致力于为解决资源错配、协同不足等问题提供可行的策略,推动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
构建数智化思政教育平台 夯实精准育人基础
人工智能在精准、协同、适应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能够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基于此,可构建数智化思政教育平台,将原本分散于不同部门的学情信息、思想动态、成长轨迹等数据整合在一起,这样教育者就能够全方位把握学生思想状态演变规律,为精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要让数智化的思政教育平台好用又安全,关键是要设计数据使用规则,既要保护好学生的个人隐私等敏感信息、也要让思政教师、辅导员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他们权限范围内的信息,大大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数智化思政教育平台集成的机器学习算法能够构建学生思想行为分析模型,通过持续学习历史数据识别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兴趣、潜在困惑点,从而自动生成个性化育人方案。针对理论学习薄弱的学生,平台会自动推送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微课资源;对于价值观认知存在模糊问题的学生,平台会推送案例解析,并实时追踪学生接触资源后的互动行为、作业反馈,不断提高推荐的针对性。教育管理者则使用平台仪表盘实时监控全校思政教育成效指标,识别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据此进行方案制定,从而逐步形成精准育人模式,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效果。
打造AI赋能的思政育人共同体 凝聚协同育人合力
打造AI赋能的思政育人共同体,应当先做好思政教师队伍发展工作,建设智能教研辅助系统,以便教师能够检索快速获取跨学科关联素材,大幅提升知识整合效率与备课质量;面向辅导员队伍,应基于学生画像生成个性化沟通要点提示,提升深度辅导的针对性。这样,教育者将能够把更多精力投入创造性育人实践与情感互动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情感发展,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协同育人合力的形成要求高校要构建基于AI的跨角色协作网络,联通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党团干部、心理咨询师等育人主体,从而快速、安全地分享必要的学生情况和教育信息。专业课老师发现某个学生学习状态突然下滑,可及时提醒辅导员关注;心理咨询师在遵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给其他老师提供支持学生的通用建议,共同想办法解决学生的问题,避免过去因为信息不通畅导致的教育脱节或延误。平台内嵌智能会议协调功能,依据参与者日程自动推荐联席会时间,并建立基于育人成效数据的共同体评价激励机制,推动从临时性配合转向常态化协同,确保育人力量能够在学生成长的重要时刻同向发力,使思想引导工作覆盖课堂内外,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校里的每个人、在学生的每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参与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有力支持下,高校可构建数智化思政教育平台,实现精准育人和沉浸式学习,实现对学生思想动态的精准识别与教育资源的智能匹配,形成全员、全程和全方位的育人合力,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贴近学生成长规律,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未来,需要把人工智能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更好地结合起来, 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最终目标则是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让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赋能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地服务于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需要。
股票配资服务,网上配资网站,炒股使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