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公布了“舰载轨道炮”试验的资料,指出弹丸达到了2230米每秒的初速,并成功精准击中靶舰。美国“Military Watch”网站对此十分激动,认为“未来日本若将相关技术转让给美国,将为美国装备这类武器打下基础,以及在与掌握高超音速武器的中国竞争中占据优势”。
▲“Military Watch”网站的想法真是挺有意思的,挺新颖的。
要说呢,高超音速武器这个概念最早其实是美国人提出的,大概在2005年左右。当时的设计目的关键是提高导弹中段的机动能力,降低被拦截的风险。在那会儿,美军新装备整体给人的感觉都是“向外星人”看齐的,氛围挺炒作的,所以高超音速武器也就没引起特别多关注。实际上,美国军方制作了几个验证项目就中止了,主要原因在于那时对手还没有装备先进的反导系统,也就没有多少研发动力。可惜的是,美国的反导系统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开始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弹道导弹,这也促使中俄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努力突破封锁。
当时只有像DDG-1000这种顶级装备才能算得上吸引人注意的亮点。
俄罗斯毕竟技术底子有限,所以就推出了两款入门级别的“匕首”和“锆石”。前者在实战中表现不错,“爱国者-3”根本拦不住,后者水平相对高一些,目前还没有完全研制完毕。中国的技术储备虽然不算丰富,但资源更充足、决心也更大,经过十多年的坚持,才有现在这个百花齐放的局面,现役的高超音速武器也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美国自东风-17亮相之后,就开始想着追赶,不过经过六年的努力,双方的差距反倒拉得更远了。看来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美国只能在别的方面寻找突破口,最差也得追上去。而轨道炮,成了个不错的选择。
▲“匕首”这款兵器,真的是性价比挺高的,既实用又经济实惠。
从表面上看,轨道炮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有望达到2200米每秒的初速,炮管寿命也能达到120发的理想数值。比起激光武器容易受天气影响、衰减严重等问题,轨道炮在战场上的适应能力更强,理论上除了能凭借高动能打击目标外,还具备高速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潜力。特别是在中国轨道炮一直保持低调发展、日本已然成为世界领先者的情况下,美国已经开始看到“弯道超车”的希望。毕竟几十年前的F-2战斗机项目里,美国人就在日本用高额薪酬进行合作研发的名义,把日本多年积累的材料成型技术和相控阵雷达硬件技术一扫而空。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当年在F-2项目上,日本确实吃了不少亏,投入的资源和成本远超预期,结果也没能得到完全理想的回报。
轨道炮要是真想搞出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实际上,美国海军才是全球第一个全心投入研发轨道炮的大佬,花了不少钱,结果也没买到理想的效果。等到烧掉大把经费后,面对中国海军飞速崛起的局面,许多看起来没多大成效的项目就被一扫而空,转而追求更实用的装备。根据美国海军的经验,目前轨道炮主要遇到两大难题:一是在高速发射时,炮弹的准确性很难保证;二是现有的材料还不能承受高能发射带来的剧烈磨损。
相较之下,精准度这个难题要更棘手一些。
自80年代起,日本在军事研发方面曾取得不少成就,比如制造了F-2战斗机、C-2运输机等带电特色的装备。不过,随着经济放缓和美国的强力打压,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太大突破。轨道炮作为一项技术难度极高的武器,导引系统和用料一直难以攻克,费劲程度甚至不比高超音速武器低,这也导致日本推出验证样机已是难事,要想真正装备到单位里,那真难如登天。其实,以目前中日两国的工业基础来看,双方几乎是同步起步,日本要超越几乎不可能。即便当初能跟上节奏,也注定会在后续的发展中被甩开一段距离。
▲C-2原本被视为日本航空工业的核心项目,如今却变成了无用的累赘。
“Military Watch”网站的立场,让人觉得美国现在已经被中国那些厉害的高超音速武器搞得措手不及,甚至连“指望日本的轨道炮能超越中国,再再传授给美国,搞个反超”的念头都能理直气壮地提出,之前真是难以想象的事。
股票配资服务,网上配资网站,炒股使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