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
中日友好医院主办中老年保健杂志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
【特别策划】
生活中的护膝智慧
图片
策划 晓谊
撰文 李彤
编辑 保健君
膝盖是人体活动的重要枢纽,但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退化、软骨磨损等问题逐渐成为困扰中老年朋友的健康隐患。科学保护膝盖不仅需要避免不当运动带来的损伤,更需通过营养摄入、合理锻炼和体重控制形成系统性防护。
图片
本文从饮食营养强化与科学减重策略出发,深入解析如何通过利用胶原蛋白与抗炎食物修复软骨,以及借助地中海饮食与针对性训练减轻膝盖负担。
护膝饮食饮食在膝盖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合理的营养摄入不仅能延缓软骨退化,还能减轻炎症反应,为关节修复提供物质基础。图片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构成软骨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直接参与软骨的修复与再生。日常饮食中,鸡爪、猪蹄、牛筋等动物性食物富含胶原蛋白,而银耳、桃胶等植物性食材中的多糖类物质也能促进人体自身胶原蛋白的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胶原蛋白的吸收需维生素C的辅助。因此,建议在食用上述食物的同时,搭配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猕猴桃或西蓝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材。
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是另一类护膝关键营养素,其抗炎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Omega-3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促炎因子的生成,从而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鲭鱼、沙丁鱼)是Omega-3脂肪酸的优质来源,每周摄入2~3次、每次100~150g即可满足需求。对于素食者,亚麻籽油、奇亚籽、核桃等植物性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
骨头汤关于骨头汤的争议需科学辨析。传统观念认为“以形补形”,但骨头汤的钙含量极低(<10mg/100g),远不及一杯牛奶(约120mg/100g)。然而,长时间熬煮(6~8小时)可使骨头中的胶原蛋白、明胶和部分矿物质溶出,这些成分有助于润滑关节、改善软组织弹性。
建议熬骨头汤时加入胡萝卜、西芹、洋葱等蔬菜,不仅可增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入,还能提升汤品的营养均衡性。例如,胡萝卜中的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辅助维持软骨细胞正常功能。
营养补充剂在营养补充剂的选择上,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科学评估。
氨糖与软骨素
氨糖(氨基葡萄糖)是软骨基质的前体物质,可刺激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软骨素(硫酸软骨素)则能抑制分解软骨的酶活性,两者联用可改善轻度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和关节僵硬,有效率约50%。
建议每日摄入1500mg氨糖+1200mg软骨素,饭中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连续补充6周后评估效果。若症状无改善,需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钙与维生素D
钙是骨骼健康的基石,中老年朋友每日需摄入1000~1200mg钙,可通过500ml牛奶+100g豆腐+一小把芝麻的组合实现。
维生素D则促进肠道钙吸收,缺乏时易导致骨质疏松,加剧膝盖负担。除日晒(手臂暴露20分钟/天)外,深海鱼、蛋黄和强化食品(如维生素D牛奶)也是重要来源。对于日照不足或吸收障碍者,建议每日补充800~1000IU维生素D3。
需特别提醒的是,营养补充剂不能替代均衡饮食。例如,过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风险,而长期大剂量服用氨糖可能影响血糖代谢(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因此,在服用前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结合血液检测结果制订个性化方案。
减重护膝体重超标对膝盖健康的威胁远超过一般认知。研究表明,体重每增加1公斤,膝盖在行走时承受的压力将增加4公斤,而在爬楼梯或跑步时,膝盖压力甚至可达体重的6~8倍。例如,一名体重80公斤的成年人,其膝盖在爬楼时需承受约480公斤的瞬时负荷。长期超负荷运转会加速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最终发展为骨关节炎。
肥胖还会通过脂肪组织分泌的炎症因子引发慢性炎症,进一步破坏软骨细胞功能;
同时,伴随肥胖的代谢综合征会抑制软骨的自我修复能力,形成恶性循环。数据显示,BMI(身体质量指数)>25的人群,膝骨关节炎发生风险较正常体重者高40%,BMI>30时这一风险更会跃升至60%~80%。
科学减重的核心在于饮食与运动的协同作用。饮食方面,推荐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以全谷物、深海鱼、橄榄油、坚果和新鲜蔬果为主,减少红肉和精制糖的摄入。例如,早餐可选择燕麦粥搭配水煮蛋和蓝莓,午餐以烤三文鱼、糙米饭和清炒菠菜为主,晚餐则以鸡胸肉沙拉为核心。每日摄入热量需比消耗少300~500千卡,以实现每周0.5~1公斤的健康减重速度。膳食纤维的补充(如燕麦、奇亚籽)可延缓胃排空速度,餐前饮用300ml水或蔬菜汤可减少正餐进食量15%~20%。
运动方面,低冲击有氧运动(如游泳、骑健身自行车、椭圆机训练)每周进行5次,每次30分钟,可有效燃烧脂肪且不损伤关节;抗阻训练(如弹力带侧步走、坐姿腿屈伸)每周3次,重点强化下肢肌肉群,提升代谢率。需避免跳绳、篮球等高冲击运动,以防加重膝盖负担。
减重过程中常会遇到平台期与复胖的挑战。当体重下降停滞时,可将有氧运动与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结合,例如游泳后增加5组30秒快速蹬车(高阻力)与1分钟慢速恢复的循环。此外,需根据新体重重新计算每日热量需求,避免因代谢率下降导致减重停滞。预防复胖的关键在于固化健康习惯,例如记录饮食日记、每周称重监控波动,以及加入减重社群获取社交支持。
体重较大者在运动时可佩戴髌骨带或全包裹式护膝,分散关节压力;运动前后补充含镁、钾的饮品(如椰子水)可减少肌肉痉挛风险。
心理与行为调整是长期维持健康体重的基石。情绪性进食是许多人减重失败的主因之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干预,例如用散步或冥想替代压力导致的暴饮暴食,可显著改善这一问题。设定阶段性目标(如每月减重2~3公斤)并给予非食物类奖励(如运动装备),能够增强信心与动力。此外,充足的睡眠对代谢调控至关重要,睡眠不足会导致饥饿素升高,增加食欲并降低减重效率。
实际案例中,58岁的张女士通过地中海饮食与游泳在6个月内减重12公斤,膝盖疼痛缓解70%;45岁的李先生则通过椭圆机训练与抗阻运动,在3个月内减重8公斤并消除了跑步时的膝盖疼痛。这些实例证明,科学减重不仅能改善关节健康,还能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保护膝盖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建议中老年朋友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个性化方案,并定期评估效果。唯有持之以恒,方能“膝”望长存,步履稳健!
了解更多内容可关注《中老年保健》今年第六期特别策划《科学护膝全攻略》系列文章《就医篇——早发现、早治疗》、《饮食、运动与体重管理,三位一体护膝策略》、《生活中的护膝智慧》以及相关链接:这些生活细节决定了膝盖寿命……保护关节,哪些运动更安全?这些有争议的运动要谨慎选择……图片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作者简介
图片
李彤
医学博士,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关节外科主治医师。
擅长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常见关节外科疾病的诊治。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著7篇,入选中日友好医院“菁英计划”人才培育工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股票配资服务,网上配资网站,炒股使用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